创新新时代,中国航空产业奏响智能制造主旋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报告中10余次提到科技、50余次强调创新。同时指出,到2035年,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将激励全社会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擦亮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的闪亮名片。


20171212日,习近平在江苏徐州市考察中国制造企业指出:“中国经济要实现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制造业必须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国家领导人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的讲话,智能制造的创新作用俨然凸显。

中国制造体系的架构,高端装备创新工程作为五大工程之一被重点部署,航天航空装备作为十大领域的内容被重点推动。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高速发展,航天航空的智造深度日益提升。航空产品研制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化表达、网络化联通、协同化研制、数字化执行已经成为新产品研制的基本模式。

时下,基于模型的设计——(MBD)技术,已经在新型航空产品研制中开始进入工程应用,数字化模型发放替代了传统的设计图发放模式,制造过程从模拟量协调进入了数字量协调,并以数字化模型为唯一数据源实施零部件加工、装配等工艺活动。制造装备是各个工艺环节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源,复杂形状零部件的制造已经由传统的手工操作变成程序控制执行,这种数字化执行手段为实现航空产品智能制造奠定了基础。智能制造从宏观上将推动传统的标准化、大批量、刚性、缓慢的生产模式向个性化、高度柔性化、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生产模式转变;在微观上,将通过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制造装备和系统集成,实现产品研制过程的全闭环控制。

IMG_9580.JPG<-p>

认清自身,更须正视现实。目前,我国在航空制造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足。航空领域的智能制造装备及智能制造单元主要包括智能机床、智能机器人、智能控制装置及系统、复合加工单元、智能物流系统、传感识别及信息采集装置等,能够对设备、工艺系统及加工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人机交互实现智能决策与自适应控制。智能制造装备既包括具备集成传感功能、信息采集功能、识别功能的部件/数控装置,又包括自动加工、自适应加工及测量控制一体化等整机装备,以及加工/装配/运输类工业机器人等。目前,我国已经研制应用的智能制造装备和单元,主要包括智能化加工中心、机器人智能焊接/打磨系统、飞机大部件对接与装配系统、部件及总装自动化喷漆系统等,但是这些智能制造装备和制造单元的智能化程度还不高,仅达到初级智能水平。

可以肯定的是,环视全球,基于工业4.0愿景,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规划,我国制造业的智能制造趋势日渐显著。在此种趋势之下,我国航空产业正在按着自身发展模式进行转型升级,以航空产品零部件融入智能装备架构,实现装备的智能化,并在重点工艺和关键过程中针对典型应用建立示范验证单元,对相关技术和应用模式进行充分的验证和迭代优化,促使其成熟化,最后形成推广应用范式。通过这些步骤,稳步推进智能制造的案例落地,从而打造航空智能制造体系,提升航空制造业的整体能力和水平。

    总之,在万物创新引领的新时代,智能制造无疑成为行业创新,产业转型的高端“风口”,抓住世界发展大趋势,方是企业“凌虚御风”的正确姿势。有理由看到,越来越多的航空企业能够紧抓智能制造的巨大发展机遇,纷纷主动出击,在创新中不断前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