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月晴——鼓舞欢歌,农耕朝族


一起走进吉林月晴古镇,聆听月晴的鼓舞欢歌,通过朝鲜族的传统舞蹈象帽舞、长鼓舞,来了解当地独特的农耕民俗风情。

随着两岸交流的不断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到大陆旅游,在两岸直航航班开通以后,从温暖湿润的宝岛台湾直飞吉林长春,感受东北地区冰雪纷飞的绮丽,更是越来越多台湾人的选择。然而很多台湾民众不知道的是,除了美丽的冰雪气象,吉林还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比如我们今天节目里将给大家介绍的月晴镇,就是一处朝鲜族聚居的古镇。

月晴镇隶属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们市,位于图们市中南部10公里处,和朝鲜只相隔一条图们江。月晴镇80%以上的人口为朝鲜族,是传统的朝鲜族集聚地,具有浓厚的民俗风情。

按照历史记载,中国的朝鲜族是由相邻的朝鲜半岛陆续迁入、定居在东北地区,而逐渐形成的中国跨境民族之一。早在明末清初,就有一部分朝鲜族的祖先定居在华北、东北境内。而月晴镇的朝鲜族就是150年前朝鲜先民涉过图们江,在延边自治州落户扎根。

如今,月晴镇还保留着很多具有朝鲜族特色的住房建筑。当地居民金京南家已经传承了四代人的老宅“百年民居”就是这样一处所在。

传统的朝鲜族住房很有特色,房屋一般建在沿山的平川地带,房屋正面朝阳,依山傍水,保持朴素洁净,尽量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房屋多为土木结构的草房或瓦房。

金京南的老宅历史超过一百年,依然保留着较为原生态的民居特点。房屋呈大屋顶形状,外观是中间平、两头翘立,中间平如行舟,两头翘立如飞鹤。组成大屋顶所有的线条和面均为缓慢的曲线和曲面。房屋的门和窗户都带有纵横交错的细木格子,贴有窗纸。此外,百年民居对窗格子的形状也十分讲究,花格种类多,长短结合,方圆照应,疏密相间,力求整齐、大方、鲜艳,在整个东北亚地区的朝鲜族房屋里都是罕见的。

传统朝鲜房屋的门窗很少进行区分,房间与屋外、房间与房间之间都以滑动拉门隔开,拉开就是通行的门,关上则是窗或间隔,所以屋内敞亮,通风良好,出入方便。房屋取暖用称为“温突儿邦”的火炕。在厨房锅灶烧火,其热气和浓烟通过炕下通道出至户外,使整个炕面温热。

这种火炕非常适合东北冬冷夏凉的气候,也适合朝鲜族的传统生活方式。过去,朝鲜族一般不使用椅子和睡床,桌子和饭桌均是短腿的矮桌,不用时迭放在一边。火炕可作睡眠、用餐或开展其他活动的多种用途。这就是朝鲜族传统房屋的特点。

朝鲜族擅长种植水稻,能歌善舞,他们常常用象帽舞、长鼓舞书模仿田间耕耘的活动,也以此作为生活中的娱乐,在劳动的间歇追寻快乐。

据月晴镇国家级象帽舞传承人金明春介绍,他的象帽舞就是在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学会的。

象帽舞是朝鲜族富有代表性的一种舞蹈形式,深受朝鲜族居民喜爱。每逢节日、庆典等特殊日子,人们就跳起欢快的舞蹈,摇动色彩缤纷的象帽,线条流畅的长长飘带旋转如风,在舞者周围画出各种光辉耀眼的美妙彩环。

据当地人介绍,故老相传,象帽舞的帽子来源于朝鲜族战士的头盔,但过去很多朝鲜族的士兵常常要耕田,他们发现,只要稍加改造,头盔在劳动中也能派上用场。

随着时代的变迁,象帽舞的帽子作为舞蹈的用途越来越多,也随着朝鲜族在延边地区扎根生活而逐渐发生变化。金明春说,如今月晴镇一带象帽舞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帽穗上牵挂一条丝带,舞动起来旋转飘飞,看上去似乎不难,但要想像金明春一样长时间舞动自如而又不伤颈椎,其中可是有很多诀窍的。

作为一个农业民族,朝鲜族以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著称,他们在中国农业史上创造性地揭开了崭新的一页。原来图们江、鸭绿江流域多为山区和丘陵,气候寒冷,无霜期最短110天,最长160天,而且都是野草丛生,树根盘绕的荒原或沼泽地带,种植水稻很难。但朝鲜族先民不畏艰辛,刨地拓荒,积极试种水稻,终于使水稻在中国东北地区得以种植。

在艰苦的环境下劳作,让朝鲜族先民形成了不畏艰难、以苦作乐的可敬精神,在朝鲜族代表性舞蹈之一的“长鼓舞”中,就有很多模仿朝鲜族民众插秧播种、扬场起稻的动作。

长鼓舞以柔软的扛手、伸肩、鹊雀步等动作为主,以肩挎长鼓,右手持鼓鞭,边跳边敲的形式表演,身、鼓、神融为一体,高度协调和统一,有独舞、双人舞和群舞等多种形式。据月晴镇当地人介绍,长鼓舞的鼓音总是节奏欢快,让人听了心情愉悦。

中国流传长鼓舞的有好几个少数民族,但以朝鲜族的和瑶族的最具代表性。长鼓舞素有朝鲜族舞坛上的一颗明珠之美称,历来备受朝鲜族人民的珍爱。作为舞蹈中最重要的道具,也是乐器,长鼓的制作在朝鲜族人民看来是非常重要的。延边乐器工程师金季凤从事长鼓制作已经有几十年时间,据他介绍,制造长鼓需要多道工序,对长鼓的材料、规格也有严格的要求。

独特的形制也让朝鲜族的长鼓和其他鼓类乐器有着大不相同的演奏方式,鼓音的节奏灵活多变,非常独特。

喜歌善舞的朝鲜族总能在生活的细节中找到欢乐,即便是制作打糕的时候,他们也要载歌载舞。

打糕,是朝鲜半岛韩国、朝鲜两国人民以及迁徙到中国的朝鲜族的传统食品。是把糯米煮熟后反复捶打而成的。做打糕可以说是个体力活儿,臂力小的人轮几下打糕锤子就会腰酸背疼,这时候,一首欢快的歌曲和身边亲人朋友的鼓励就显得十分必要。

朝鲜族历来把打糕当作上等美味,每逢年节或婚姻佳日及接待贵宾时,都要做打糕;细白的打糕食用时切成块,蘸上豆面,白糖或蜂蜜等,吃起来筋道香甜,醇美可口。

据延边博物馆博士崔明玉介绍,无论是朝鲜族的舞蹈还是饮食文化,都和他们的农耕文化分不开。

彩带飘飞,长鼓清扬,就像舞蹈中表现出的一样,月晴镇的朝鲜族总是能在劳作中发现生活的美好,并以此帮助自己和身边的亲人、朋友们寻找到快乐。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