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圃-腊味之都


黄圃镇是一个。从名字的来源到民间习俗,无不体现出小镇文化的绚烂和多彩。神秘的海蚀遗址是小镇的一大财富,作为活生生的地质标本,有着非常独特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

古街

黄圃镇位于广东省中山市最北部,镇内的六座山峰每年春秋季黄菊遍野,十里飘香,宛如天然大花圃,故名为黄圃。

黄圃镇是广东省著名

黄圃镇是广东省著名的飘色艺术之乡。飘色,主要由色柜、色心色脚、色梗、色扛等组成。传统的飘色多用二岁到十二三岁的小孩作“色以扮成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八大仙”等的民间故事、历史典故中的人物,或佛、道神像等。

苏氏祖祠

石岭山海蚀遗址揭开了作为广东四大古镇之一的黄圃古镇,几千年沧海桑田的神秘面纱。它不仅是广东沿海迄今为止所发现规模最大的海蚀遗址,而且保存完好,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等有着非常独特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

走马看花,到此一游,掠影中山黄圃部分文物建筑:三社王氏大宗祠、灵古街镇二卫生所、广宽刘公祠、耶稣圣心堂、报恩禅寺、北约石板路、观音大庙、严氏宗祠、苏氏祖祠。

三社王氏大宗祠位于黄圃三社灵古上街,始建于明代,清嘉庆二十年(1815)重建。三间三进,面阔12.84米,进深49.32米,面积约640平方米。硬山顶,青砖墙,龙舟脊。头门前设三步廊,上用斗栱承托,梁、柁橔木雕精美。四根花岗岩石檐柱,上有石雕雀替、托脚,两侧有塾台,花鸟木雕檐板,墀头有花卉砖雕。中堂为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后堂的梁架上用砖承托檩。祠堂内保存有明代理学家湛若水题写的“王氏大宗祠”木匾以及清嘉庆二十年(1815)“思成堂”木匾、清代圣旨木匾。该宗祠是当地历史较悠久、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祠堂建筑之一。2009年公布为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灵古街镇二卫生所

广宽刘公祠

雍正十三年乙卯(1735)始建

耶稣圣心堂

清朝光绪二十八年(1902),意大利籍撒助爵会士贺神父、杨神父首先到黄圃传教,北头村教友何桂华与其弟何简华让出一幅靠近山边约有三分的地来建教堂,大滘口村黄宜珍、黄圃镇何锦棠先后领洗入教。继后还有耿其光(意大利籍)神父到黄圃传教。1920年葡萄牙籍孟神父到黄圃传教,1925年波兰籍的韦肋力神父到黄圃传教,后由耶稣会士路永福神父接任,1930年吕子修神父兼管黄圃、小榄两堂的教务。1940年谢渔初任黄圃堂主任,兼管潭洲、大岗的教务。教堂主楼二层,楼上为教堂,可容纳八、九百信徒活动,楼下出租,解决自养问题。还有二幢三层的副楼,用作会议室、接待厅、神职人员宿舍。黄圃教堂总建筑面积约1300平方米,耗资近100万元。黄圃教堂又称耶稣圣心堂,教堂内装有风扇,主教、神父讲道都用扬声器。

报恩禅寺

位于黄圃观仙路1号,原名观音庙,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是一间113平方米的小庙。由于历史原因,古庙破烂不堪,几无人烟。1995年后,祖籍黄圃镇的香港比丘尼慧皆师父发菩提心,筹资扩建天王殿、大雄宝殿、僧舍和斋堂,初具规模。2005年至2007年,报恩禅寺被评为省模范宗教活动场所。费时7年,报恩禅寺由一间113平方米的小庙拓建成占地6670平方米的中等寺院,当地政府和广大信徒群众、寺院僧侣员工、诸山长老大德、善长仁翁,付出了心血汗水,捐集金钱物资值800多万元,功德无量。这座花园式的寺院,培植有榕树、棕树、红棉树、红阳树等名树古树40多棵,台湾松、米仔兰、福建茶、针松、榆树等盆景125种。整个报恩禅寺布局未按中轴线兴建,前高后低,四周有围墙,呈长方形;各楼阁亭台错落其间,雄伟壮观,古朴典雅;寺内竹木扶疏,岩石铺地,干净整洁。每逢佛诞、吉日、法会,香烟缭绕,鼓音钟鸣,使人闻之气定神闲,一时间超脱于尘世的牵绊、心旷神怡。

北约通津牌坊 始建于清代同治

北约观音大庙始建于明末清初,坐西向东,三间两进,面积约549平方米。

严氏宗祠 苏氏祖祠

惠丰腊味厂

忠厚腊味厂

仙庙饭店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