甪直古镇


甪直被称为神州水乡第一镇,这是原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费孝通对江苏省苏州甪直镇的高度评价和赞誉。









2009年11月游甪直





2011年1月甪直游





上海地铁通到昆山了,我又多次去甪直(2013年12月甪直游







最近我去苏州石湖上方山、去金鸡湖李公堤时代广场、去苏州葑门娄门观前街、去昆山临港和苏州胜浦斜塘又多次途经甪直,至今20余次游甪直却乐此不彼。(2014年4月途径甪直



甪直地处苏州城东南25公里。北够吴淞江,南临阳澄湖,西接苏新工业园区,东衔昆山,全镇面积75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总人口近15万,其中本镇人口6.5万人。甪直镇区位优势明显。水陆交通便捷。距工业园区仅10公里,距上海虹桥机场58公里。苏沪高速、苏昆太高速、苏州绕城高速公路、苏沪机场路穿镇而过,东方大道直通古镇。




据网上介绍:

甪直苏州古城同龄,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镇,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古镇甪直丰富灿烂的文化,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水是古镇的灵魂。甪直地处太湖流域,是水分水析、水系水萦、水抱水环的泽国典型,素有“五湖之厅”、“六泽之冲”的美誉。


甪直的早晨)







一头在涮粪桶,一头在洗菜。


甪直的黄昏)










(小镇的深夜)





水多、桥多是甪直镇的一个特色。









甪直历来享有江南"桥都"的美称,一平方公里的古镇区原有宋、元、明、清时代的石拱桥72座半,现存41座,造型各异、各具特色,古色古香。有多孔的大石桥、独孔的小石桥、宽敞的拱形桥、狭窄的平顶桥,也有装饰性很强的双桥、左右相邻的姊妹桥和方便镇民的平桥,其中两桥相连成直角的双桥有5处。





很多有识之士都感慨的说,看了甪直,实际就等于参观了一个古代桥梁的博物馆,其桥梁的密度,远超过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






朋友在甪直镇上购买的房子


来到甪直,很多人都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甪”究竟是怎么读的,为什么叫甪直?“甪”读“lu”。




据《甫里志》载:甪直原名为甫里,因镇西有“甫里塘”而得名。后因镇东有直港,通向六处,水流形有酷如“甪”字,故改名为“甪直”。又传古代独角神兽“甪端”巡察神州大地路径甪直,见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因此就长期落在甪直,故而甪直有史以来,没有战荒,没有旱涝灾害,人们年年丰衣足食。



当人们目睹该镇的古街、古房和深巷时,有领略了甪直古镇的另一种风味。镇上现有主街道9条,街面都以卵石及花岗石铺成,街坊临河而筑,前街后河,人在桥上走,船在水中行。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业兴旺,游客络绎不绝。不论临街的住宅,还是临河的民房均为黛瓦粉墙、木门木窗、青砖翘脊,大多为明清时代的房子,墙壁上还带有花纹。古镇区有58条巷子,最深的巷子长达150米,里弄内的房屋有3进、5进、6进,最深的为7进。



甪直古镇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物众多,人文景观棋布。

保圣寺万盛米行沈宅、水乡农具博物馆、萧芳芳演艺馆、王韬纪念馆、出土文物馆等一大批历史人文景观。













除此之外,甪直镇还有很多古代名人的遗址旧迹。镇东有北宋的白莲花寺,镇西有孙妃墓,镇北有吴王夫差的行宫,镇南有西汉丞相张苍的陵墓。

新建的江南文化园



















甪直镇先后被评为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中国特色旅游换观名镇、全国环境优美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江苏省百强乡镇和外向型经济明星镇等。

甪直历史文物馆











古镇老街是一大特色



















古镇坐船游味道不错














镇内的千年古刹——保圣寺建于公元503年,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出自唐代塑圣杨惠之先生毕业灵性的半堂泥塑罗汉更是国之瑰宝,被称为“天下泥塑两堂半,其中半堂在甪直”。



保圣寺是江南一座著名的千年古刹,寺内古物馆里的塑壁罗汉相传是唐代塑圣杨惠之的作品。



保圣寺原名保圣教寺,始建于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一做皇帝就大兴寺庙。保圣教寺即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保圣寺历代兴废,最盛时,殿宇5000多间,僧众千人,范围几达半个镇。及至明代成化年间,寺内仍有200多间建筑,保持了一流寺庙的格局。寺内现存建筑有二山门、天王殿、古物馆等。



天王殿北行,即是庭院。院内有两大件文物,一是青石经幢,二是铁钟。青石经幢立于西侧,它的全称叫“尊胜陀罗尼经咒石幢”。经幢是唐代创始的一种佛教石刻,由盖、柱、座组成,柱上刻佛像、佛名或经咒。铁钟,既是佛寺的镇山之宝,也是佛寺的历史见证。保圣寺的这座寺钟,铸于明末清初,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庭院之北,就是在大雄宝殿原址上建立起来的古物馆,内有世界闻名的“塑壁罗汉”。据《吴郡甫里志》记载,原来的大雄宝殿建于公元1013年,殿内供奉释加牟尼佛像,旁列罗汉十八尊,为圣手杨惠之所摹。杨惠之(713-741年),吴县人氏,唐开元年间,他与吴道子一起学苏州画家张僧繇的笔法,后专功泥塑,当时有“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的美谈。杨惠之在南北各地寺院制作过许多塑像,但由于泥塑作品不像石刻铜雕那样经久,因此其真迹很难保存下来。1918年夏天,史学家顾颉刚应叶圣陶等人之邀来游保圣寺,在大雄宝殿里见到这出自唐代圣手的作品时,不禁为之惊愕倾倒,兴奋之情难于言表,但当时大雄宝殿已由于年久失修,岌岌可危,十八尊罗汉塑像随时有被毁的危险,于是就在报刊上将这堂久不为人注意的罗汉公布于众,呼吁抢救,但当时的政府未能立即采取措施。





1928年,大殿半边坠塌,半数罗汉被毁,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过后,经蔡元培、马叙伦、叶楚伧、顾颉刚等先生的呼吁,公私合力集资倡修,1932年,由建筑专家范文照设计,建造了这座中西合璧式的罗汉堂,并由雕塑家江小鹣、滑田友等把这幸存的九尊罗汉塑像放在这个位置,现馆内罗汉塑像虽仅存一半,且还有残缺,但仍不失为古典艺术上的瑰宝。1961年,保圣寺罗汉塑像被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古银杏又是甪直古老的象征之一。



这不仅是甪直这个历史文化名镇古老的标志,而且为甪直的景色添彩增辉。镇上有银杏树7棵,其中在保圣寺内有几棵,最大的一棵据今已1500年树龄,高度50米,树身三位男子也围不住,她虽历经千年风霜,但仍能挺拔、健壮。




著名教学家、文学家叶圣陶先生在甪直执教期间写的《高高的银杏树》一文中,对甪直古银杏的评价是“形象高大,意志坚强,气魄宏伟”,因此叶老先生在临终时关照其亲属要将他的全部骨灰安放在四棵银杏树(甪直保圣寺)的地方,所以现叶老先生的墓就安在甪直,当地政府还专门建了叶圣陶纪念馆,以供人们瞻仰游览。

保圣寺内有古木“三绝”:千年古银杏、百年枸杞、古紫藤。










保圣寺内古代铜镜展





保圣寺庭院内除了古银杏,还有“叶圣陶纪念馆”、



白莲教旧址、



陆龟蒙墓、



叶圣陶教改的“生生农场”等。



沈宅是江苏苏州甪直镇的教育家沈柏寒先生的故居,建于1873年,距今有130年历史,原建筑面积为3500平方米,现向游客开放的只属西部的720平方米,沈氏拥有众多的产业和财富,清末民初以来,俗语“沈半镇”就广为流传。





宅内仪仗厅(摆放官帽、花轿等),现为甪直古镇保护成果简介展。这原是沈家便厅,招待一般客人的茶厅,现作为“吴东水乡妇女服饰展”的展厅,在这里,将使我们沉浸于充满水乡特色的民俗文化之中。说起水乡妇女服饰,半世纪前还比较普遍,生活在苏州以东的甪直、胜甫、唯亭、陈墓一带的农村妇女,依然保留着传统的民俗服饰,形成了以头扎包头巾、身穿拼接衫、花布胸兜和拼挡裤、腰束作裙、作腰,小腿裹卷膀,脚着百纳绣花鞋为主的一整套(8件)服饰,富有江南水乡特色,故有“苏州少数民族”之美称。





沈宅的精华部分——乐善堂,这座三开间正厅是甪直镇上最豪华的建筑,不仅高大宽敞,雕饰遍布,且因前后做重轩,东暖夏凉,四季皆宜。

万盛米行甪直镇一家老字号店铺,始于民国初年,由镇上沈、范两家富商合伙经营。



米行规模宏大,有存放米食的廒间近百,是当时吴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大米行,成为甪直镇及周围10多个乡镇的粮食集散中心之一。



米行的格局为“前店后场”,前面是做买卖的店铺,后面是大米加工的工场和储存粮食的廒仓。米行的河埠头当地方言叫“河滩头”,为装卸谷米的码头。一对新谷登场,这里舟船汇集,就会出现小说中所描绘的热闹场面。



叶圣陶先生的小说名篇《多收了三五斗》曾被人民教育出版社选进中学语文教科书,其中描写粜米场景的片段以《粜米》为题,也被选进了小学语文教科书。万盛米行也随之闻名海内外。





其实,万盛米行的原型是甪直镇南市的万成恒米行,位于甪直镇南市河的西岸。它地处甪直古镇南大门,从南塘港北行进南大桥,或从镇域西侧的田肚江东行过衙门浜桥就来到万成恒米行的河埠头。



我所认识的万盛米行是从文革后第一批精彩的电影战争片《难忘的战斗》开始的,达式常英勇威武的形象,白穆、顾也鲁、焦晃等精彩表演,逼使我一定得到甪直万盛米行这外景取景点来看看。

萧宅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占地1000多平方米,是古镇现存最完好的清代民宅。它原为镇上杨姓武举人所建,后来售予里中望中望族萧家的萧冰黎,故称萧宅。



萧冰黎的孙女萧芳芳现居香港,是著名的电影明星。





萧芳芳,1947年出生,6岁涉足香港影坛,9岁获东南亚最佳童星,1974年,芳芳主演《女朋友》和《海韵》,分别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和西班牙影展最佳女主角。之后,她主演的电影、电视频频获奖,其中:电视连续剧《秋水长天》获最佳女演员金钟奖,并对台湾连续剧的风格和发展产生了影响;影片《不是冤家不聚头》获第七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1995年,因她在电影《女人四十》中的出色表演,获得柏林影展最佳女主角奖,使先前的影后张曼玉终于有了强劲匹敌的对手,也成为继张曼玉之后的第二个摘取桂冠的“华人演员”。



王韬纪念馆甪直中市下塘街6号,为一座具有清代建筑风格的住宅,占地800平方米。坐东朝西,共分王韬生平事迹陈列室、王韬故居和韬园三部分。



门楼上书有钱君陶先生题写的馆名,宅中为面阔三间的鸳鸯厅,上悬匾额“蘅花馆”,大厅正中竖有高大的木雕屏风,屏风前置有王韬半身铜像,厅柱上分别镌刻着王韬自撰的对联:“短衣匹马随李广,纸阁芦帘对孟光。”还有当年康有为题赠给王韬的对联:“结想在霄汉,即事高华嵩。”最后是一个小花园,名为韬园。



每当谈及改良,人们必然会联想到“康梁”。而早于“康梁”力主变法自强的王韬,则鲜为人知。其实,王韬的思想、主张在当时是颇有影响的,他曾提出“富强即治国之本”,提倡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要求发展工商业和新式交通事业,主张改革封建的科举考试制度、学校制度,为戊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只不过当局“用其言而仍弃其人”而已。



光绪十年,王韬通过丁日昌获得李鸿章默许,移家回到上海,结束了长达23年的流亡生活,旋被上海中西董事举为格致书院掌院,并担任《申报》编纂主任。此后不再远游,在沪西构筑韬园,潜心著述,有《韬园文录外编》、《韬园尺牍》、《蘅华馆诗录》等数十种著作。

光绪二十年,王韬通过郑观应结识了孙中山,并曾为孙中山的《上李鸿章》润色。(王韬曾被孙中山称为老师出处可能由此而来。)



光绪二十三年,王韬在上海寓所城西草堂病逝,归葬故乡甪直

1998年甪直镇人民政府为纪念思想家王韬,弘扬他的爱国思想和开放意识,筹建了王韬纪念馆。至于纪念馆门前的“沈宅”字号,估计王韬早年在甪直居住是租借的沈家的房子。

甪直门票:





甪直交通:(公交)



先从各地坐高铁或动车到上海火车站苏州火车站昆山南站等,然后——

从上海去甪直:坐地铁11线到花桥(7—8元),换昆山151线到南港(3元刷卡6折),换昆山109线到甪直汽车站(2元刷卡6折)。注意:昆山109线蛮晚的,但昆山151线南港开出最后一班18:30,上海地铁11线也蛮晚,最后一班21:40;昆山151线每班间隔太长,约1小时1班;在昆山老年卡不能用,但上海公交卡能用(刷卡6折)。







甪直还有从上海市区等直接往来班车(一天车次较少)



苏州甪直:南门坐苏州52线(2—3元)。或市区坐518线。

昆山甪直:亭林公园坐昆山109线。在昆山南站昆山125线到张浦镇花苑路换109线。

(私家车)

苏州甪直:东方大道或金鸡湖大道接机场路直到镇上。

从上海去甪直:沪常高速在甪直枢纽(苏州绕城东线)前2公里的出口下高速,浦澄中路往北即直达镇上。沪宁高速则到苏州绕城东线往南第二个出口(机场路出口)机场路往东浦澄北路往南直到镇上。

昆山甪直:江浦南路到阳光西路右拐上阳光西路接机场路直达镇上。


上一篇 下一篇